【凌智展柜】—巍巍太行 长治久安

山西长治,古称上党、潞州、潞安等。“长治”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,得名于明嘉靖八年(公元1529年),取“长治久安”之意。

目前长治市博物馆新馆正在施工中,凌智展柜结合山西省悠久神秘的历史文化,配合长治市博物馆为长治市人们打造出非传统意义的博物馆。

长治市博物馆与凌智展柜的科技革新:低反射玻璃重塑历史叙事

在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的最新改造项目中,一场关于文物保护与展示的技术革新正在悄然发生。该馆与凌智展柜携手,将全馆展柜升级为低反射玻璃系统,其中超大面积玻璃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展柜的物理极限,更以科技之力让千年文物焕发新生。这场变革背后,是文物保护理念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。

1.低反射玻璃:文物展示的“隐形守护者”

凌智展柜此次采用的低反射玻璃,通过镀膜技术,使可见光反射率从传统玻璃的8%降至0.5%以下,透光率高达97.1%。这种技术革新彻底解决了传统展柜的三大顽疾:反光干扰、色彩失真与紫外线侵害。在青铜器展区,观众可清晰观察到商周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纹理与铭文细节;在丝绸文物展柜前,千年织物的经纬结构与染色工艺得以真实还原。更关键的是,玻璃中嵌入的紫外线阻隔层,可将有害光波过滤99%,为脆弱文物构建起无形的防护屏障。

2.超大面积玻璃:工程挑战与技术突破

本次改造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跨度达6米多的整块玻璃的应用。这类玻璃单块重量超过1吨,厚度达16毫米,其运输与安装堪称现代工程奇迹。凌智展柜团队采用模块化运输方案,将玻璃固定于定制化减震支架,通过专业运输车跨越300公里运抵现场。安装阶段,工程师们运用激光定位系统与气压调节装置,确保玻璃与展柜框架的毫米级吻合。更通过特殊钢化工艺使玻璃抗冲击强度达到普通玻璃的6倍,确保文物安全。

3.科技赋能:让历史“活”在当下

这场展柜革命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视觉层面。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通过玻璃边缘的微型传感器,实时调节柜内温湿度,使纸质文物的含水量稳定在7%±0.5%的理想区间。在夜间闭馆后,玻璃自动切换至防盗模式,其抗穿透性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,可抵御极端破坏行为。更富创意的是“虚拟触感”技术——观众通过手机扫描玻璃上的隐形标识,即可在虚拟空间中360度观察文物细节,甚至“触摸”青铜器的铸造痕迹。

4.从工程挑战到文化传承

超大面积低反射玻璃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。项目初期,团队曾面临玻璃运输、上楼等难题:如何让6米长的玻璃能保证人员以及玻璃安全的情况下到达2楼、3楼?经过多次推敲试验,最终采用进口的玻璃运输搬运车以及凌智展柜全体员工的协作下,最终将6米长的玻璃安全搬运到展馆二楼。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恰与文物修复中“修旧如旧”的理念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。

凌智展柜团队精心规划安装流程,确保每一块低反射玻璃都能精准无误地安装到位,既保证了展示效果的完美呈现,又确保了结构的安全稳固。同时,针对不同展区的特色与需求,设计团队还创新性地融入了可调节光照系统,通过智能控制,能够根据不同文物的展示需求,调节出最适宜的光线环境,既保护了文物免受光线损害,又极大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。此外,展柜的通风与温湿度控制系统也经过精心设计,确保馆内环境恒定适宜,为文物的长期保存提供最安全的堡垒。

如今,长治市博物馆的展厅里,阳光透过低反射玻璃温柔地洒在文物上,没有刺眼的反光,没有偏色的失真,只有千年文明在光影中静静流淌。这场由科技驱动的展示革命,不仅重新定义了博物馆的观展体验,更构建起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通道——当观众驻足于通透的展柜前,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本身,更是人类智慧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对话。

凌智展柜 匠心智造